雖然已經有人發表論文證明鳳梨跟醫院工作忙碌程度無關,但我的一些親身經歷卻和論文結果不同,兩個小故事跟大家分享。
第一個故事發生於我在兒科病房實習的時候。某天值夜班的晚餐時刻,當時病房十分平靜,住院病人沒有抱怨、門急診沒有新病人,我和一群護理師在護理站用餐間悠閒地享受晚餐和聊天打屁。
飯後,其中一位護理師突然發現桌上有一盒病人家長贈送的鳳梨酥,她說想當飯後甜點,我和同桌其他護理師紛紛出聲阻止,拜託她忍耐一下,下班後再帶回家吃,她表示有股衝動一定要馬上吃,真的無法忍耐,隨即伸手撕開鳳梨酥的外包裝。
當鳳梨酥接觸到空氣的那一剎那,護理站的電話突然響起,急診室有新病人要住院,掛上電話後,電話如連珠炮彈般再度響起,門診、急診接二連三出現大量需要住院的病童,我和病房護理師開始瘋狂地接新病人。當我拖著疲憊的身軀再次踏入護理站用餐間時,已經是隔天凌晨兩點,外包裝被撕開的鳳梨酥仍孤獨、靜靜地躺在餐桌上,再也無人理會。
第二個故事發生於我剛升主治醫師的時候。當時兒童急診人力缺乏,需要病房資深主治醫師幫忙值白班,其中一位大老級主治醫師每次值班時病人都超少,看到我們專任兒童急診醫師時不時訓斥,念我們為什麼總是抱怨急診室工作多忙多累?明明病人很少、很悠閒,到底再抱怨什麼?
有一天這位大老級主治醫師值急診班時病人突然爆多,不但一般急症病童多,重症需要急救的病童亦不斷出現在急救室,原本病人數較少的白班兒急整個被擠爆。我夜班接班時,大老級主治醫師疲憊地說原來你們常常過這樣的生活,眼中充滿尊敬之意。
幾天後上班時,急診室學長神秘地把我拉到角落,小聲問我,你知道那天大老級主治醫師上班時為什麼來診量突然暴增?我回答不知道。學長才跟我說,那天他特意把三包鳳梨酥事先藏在診間,想說賭賭看能不能讓大老級主治醫師經歷我們平常過的生活,體會我們的辛勞,沒想到效果出乎意外驚人,鳳梨果然可怕!
鳳梨到底會不會增加醫院工作忙碌?論文分析似乎沒這回事,但我親身感受卻格外不同。
台灣防疫太成功,兒童急診來診量大跌,適逢中國打壓台灣鳳梨,因此我決定開始吃鳳梨和鳳梨相關製品,除幫助農民外,或許有機會一併拯救岌岌可危的兒童急診行業?
「台灣鳳梨從去年至今,銷往中國合格率達99.79%,停止進口非善意行為,政府將投入新台幣10億元強化內、外銷管道並擴大加工市場,也希望國民多消費,共同力挺農民。」
新聞連結:
https://www.cna.com.tw/news/aipl/202102260174.aspx